7月10日,平泉市猴山沟村正在建设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住宅小区。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因产权不明晰、流转不顺畅等原因,长期处于“沉睡”或低效利用状态,未能发挥应有价值。近年来,作为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作牵头单位,承德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搭建交易平台、完善交易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加强监督管理,打通乡村资源和资产转化为资本和资金的渠道,高效利用低效资源,Kaiyun官网登录入口 开云网站让闲置资产活起来,为乡村发展添动力。2023年1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批复全国33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州)试点,承德市位列其中。
2023年6月,为了让“沉睡资产”变为“活跃资本”,《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业生产性设施设备、农业类知识产权等9类纳入产权抵押范围,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农村产权抵押金融产品。
“借款人可向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出申请,中心协助金融机构对抵押物进行核实和评估。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资信情况和实际需求,结合抵押物评估价值确定贷款金额。”围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吴相鸿说,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后,中心将出具《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证书》,唤醒“沉睡资产”。
7月11日,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道坝子乡道坝子村的围场禾兴高原薯业有限公司马铃薯储库内,工人正在检修设备、清理通风管道,为收储新一季马铃薯做准备。
“这3座储库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余万元。”该公司总经理李栋说,如果按照过去的做法,尽管储库“身价”不低,但因建库用地是租赁的,所以没有产权证的地上建筑无法作为抵押物办理贷款。但是在今年4月,仅用5天时间,禾兴高原薯业有限公司就利用储库顺利拿到一笔430万元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太解渴了。今后,我们流转的土地、储库、牲畜等都可以拿来进行抵押,解决一直以来借款难、放款难、贷款期限短等问题。”李栋说。
近年来,承德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开展以“农村产权、农村产权+”为担保方式的抵押贷款业务。Kaiyun官网登录入口 开云网站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金融机构通过推荐、调查、登记、放贷四步工作法,为农户、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目前,全市办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31笔2099万元。”承德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宋鑫磊说,通过发挥融资增信功能,解决农民“身无长物”的问题,打造集“产权交易+交易鉴证+抵押登记+融资担保”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缓解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7月4日,承德市双滦区大贵口村村民在蝴蝶兰种植大棚里修枝、造型。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自从对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我们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多万元。”7月10日,平泉市七家岱满族乡雹神庙村党支部书记姜海祥说。
2021年,雹神庙村集体收入不到10万元。48.7亩食用菌设施地、村农贸市场……细数一下,该村集体资产并不少,但由于缺乏竞价机制,每亩租金只有五六百元。宽敞的农贸市场因无人管护,长期垃圾遍地。
2022年,雹神庙村尝试将农贸市场经营权通过平泉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经过几轮竞价,年租金从底价9万元上涨到20.5万元。农贸市场不仅成了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还找到了贴心“管家”。
2023年,村部屋顶瓦片破损严重,评估维修造价20余万元。经公开招标,最终以15万元价格成交,为村集体节省资金5万多元。
今年4月,48.7亩食用菌设施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项目进行公开竞价交易,7个意向方经过12轮竞价,最终以每亩每年1520元价格成交,为出让底价的1.9倍,村集体每年多收入3.5万多元。
“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农村资产保值增值。通过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监管、统一规则制度,意向方可选择线下或网络‘不见面’的形式参与竞价,确保交易账目清晰、群众信服、过程公开,实现村集体增收节支。”平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张鹏飞说,为确保中标方履约,保障村集体利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会收取风险保证金,存入专用账户,如出现租金无法支付,保证金将直接拨付给村集体。
2016年以来,承德逐步构建以1个市级中心、9个县级中心和N个乡、村服务站点的“1+9+N”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使该市207个乡镇2454个村实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全覆盖。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专区,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动,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保障和服务。目前,可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财产权、农村建设项目招标、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13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开展服务。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累计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业务4492宗,成交金额42.7亿元,涉及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10类交易品种,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7月11日下午,走进丰宁满族自治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中心主任张金柱正和工作人员一起对新提交的农村集体建设(采购)项目招标申请书等信息进行审核。
“一次招标最多涉及40多份文件,无论办理流程,还是合同样本,之前没有相关案例做参考,大家只能摸索着来。”张金柱边说边打开档案柜,从整齐摆放的文档中取出一份。打开文档,项目招标挂牌审批表、确权证明、村民代表大会记录、交易保证金缴纳凭证等信息详细明晰。一份完整的交易文件背后串起的是一整套严格的流程和规范。
完善覆盖交易全过程的规则体系,是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先后制定包括交易主体、交易申请、委托受理、信息公告、受让受理等规则的承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汇编,汇编分3部分计101项,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高效运行。”宋鑫磊说。
为完善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交易规则,承德市、县两级围绕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市场发展、金融服务、村级事务等方面,先后出台政策措施56项,印发《承德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在全省创新提出“两必须一鼓励”政策,即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和农村集体建设项目招标必须通过流转交易中心进行,鼓励和引导农户拥有的农村产权进入流转交易中心流转交易。各县(市、区)均配套印发实施办法,全市形成以市级管理办法为支撑、县级实施办法为基础、交易中心规范性文件为框架的制度体系。
“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管委,将应进必进政策作为强制性规定严格执行,明确规定未进入流转交易中心公开进行的,由相关部门追究责任。”宋鑫磊说,该市还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全市村级事务公开平台,各村通过村级填报、乡镇审核、村级录入、村级公示、档案留存五步工作法,对村级各类事项线上公开,进一步推动村级事务决策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强化基层小微权力大数据监督合力。目前,承德所有行政村完成账号创建工作,村级事务公开事项注册率、扫码率、覆盖率均达100%。(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